骨质疏松症(OP)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为特征的疾病,主要表现为骨组织丢失和骨微结构破坏为主,随着生活方式大幅度改变。我国发生骨质疏松的人数逐年上升,而且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和药物因素也较多,加之人们对骨质疏松症认知度不够,导致不少患者都认为骨质疏松症不是什么大病,或者是错误认为是关节炎,只需对症镇痛即可。也正因为如此,导致许多患者最终面临无法活动,生活质量严重下降,以及引发众多并发症。
目前骨质疏松主要为原发及继发性骨质疏松,其中原发性可分为: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绝经期骨质疏松。但无论是何种骨质疏松,其最终的治疗目标是:维持骨量和骨质量,增加骨密度,防止增龄性骨丢失,避免跌倒和骨折事件的发生。
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是全程贯穿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的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包括加强营养,均衡膳食,规律运动,防止跌倒;充足的日照,戒烟、限酒,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,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,均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。
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治疗就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。前者是骨骼构成的主要成分,而后者作用主要是促进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,增强其在骨骼中的沉积,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。因此单纯的补充钙剂,是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,两者联合可有一定效果。且这两者是治疗的基础,也就是营养的补充。
补钙是日常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情,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,通常20岁之前骨质处于增长阶段,35-40岁骨密度达到峰值,40岁以后骨密度开始逐渐下降,40岁以前是无需进行常规补钙及补充维生素D治疗的。且食物中可获得充足的钙离子,笔者更推荐以食物中获取钙剂更为合适,并不建议直接补充钙剂预防OP。如果食物中难以获取足够的钙剂,可考虑适当补充,但补充剂量建议咨询专科医师。而老年人群是OP发生的主要群体,很多人也都有这个意识:老年人随着肌体衰老,钙加速流失,应该要及时补钙,但事实上真正坚持补钙且能做到科学补钙的老年人为数并不多,那如何才是正确的补钙方式呢?
对于成年人而言,建议每日钙摄入量控制在800mg左右,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摄入量控制在1000-1200mg。按照我国基本的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》饮食原则,我国公民日常膳食中摄入的钙含量日均在400mg左右。
▲《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年版》截图源自网络
居民应结合自己的摄入大致含量来决定自己应该额外摄入多少钙剂,一般建议除去日常饮食外,尚需补充钙400-500mg/d。笔者结合文献,以目前常用的基本钙剂为主介绍:
药物 |
使用方法 |
注意事项 |
碳酸钙D3片 |
每次1片,每天1-2次 |
便秘、腹胀、嗳气等,大量使用可导致高钙血症 |
骨化三醇胶囊 |
每次1粒,每天2次 |
长期使用可导致高钙血症或高钙综合征,还可引起食欲减退、头痛、呕吐、便秘等 |
阿法骨化醇 |
每次0.5ug,每天1次 |
与钙剂合用可导致血钙升高,与磷合用可导致高磷血症;与洋地黄使用可导致心律失常 |
不少居民日常可能会额外增加摄入其他食物,比如牛奶、豆腐干等,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居民都需要额外摄入钙剂。以下是富含钙元素常见食物排行榜,大家可自行计算每天钙元素摄入量,并合理安排钙剂补充。
▲截图(源自网络)
维生素D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骨营养剂,作用主要是促进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,增强其在骨骼中的沉积,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。和钙剂同时摄入,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。推荐成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(10ug);65岁及以上推荐摄入量在600IU(15ug);如果使用钙补充剂治疗OP,则推荐剂量在800-1200IU/d。如果使用维生素D滴剂(胶囊型),则建议每次1粒,1-2次/天。
在使用上述维生素D滴剂时,患者应定期前往医疗机构监测血电解质(血钾、血钠、血氯及血钙),尤其是血钙。
对于老年患者,补钙对骨质疏松症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有以下影响:
关系 |
具体意义 |
骨质疏松症 |
抑制脂肪吸收减轻体重,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,降低血压,维持骨密度,减少骨流失 |
心脑血管疾病 |
摄入过多血钙浓度过高会引起动脉沉积物增加导致血管硬化;如摄入不足则引起甲旁亢和骨骼钙溶解,同时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|
糖尿病 |
摄入不足,降低胰岛素敏感性;摄入过多,可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,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;与维生素D同时摄入可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情况 |
与此同时,高尿酸血症“血尿酸≥420umol/L”的患者,在补充钙剂时,应多加饮水,建议日饮水量在2000-2500ml;可以自由分配,建议分早中晚摄入,无需一次大量摄入。多运动,防止肾结石的形成。
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较容易出现骨质疏松,我国又是糖尿病大国,其影响的危险因素较多,包括:
1.糖尿病病史在10年及以上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更大,同时早期的胰岛素抵抗及晚期的胰岛素缺乏,营养和葡萄糖吸收利用障碍,肌肉萎缩,均可导致骨骼缺失营养,均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出现,导致骨折;
2.高糖导致渗透性利尿,钙磷代谢负反馈引起甲状旁腺亢进,增加骨吸收;长期慢性血糖控制不佳状态,抑制成骨细胞,促进破骨细胞生长,进而改变骨细胞的功能和数量;
3.糖尿病早期呈现胰岛素抵抗状态,骨密度呈现正常或偏高状态;随着病情进展,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,胰岛细胞不停坏死,胰岛功能逐渐下降,也会导致成骨细胞成长缓慢,进而引起骨质疏松症出现;
4.糖尿病慢性并发症,如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,微血管病变可导致骨骼局部组织血运障碍;其次糖尿病肾病持续进展,可出现骨矿物质吸收障碍,导致肾性骨病出现。
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筛查时,应注意骨密度的常规筛查,也需要对该并发症有足够的重视。而糖尿病患者出现的OP需额外增加补钙量,额外补充的剂量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。
说在最后,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关,与某些疾病发生及药物使用有直接关联,日常补钙补充维生素D应结合自身饮食情况来决定。建议日常饮食遵从绿色、健康、合理的方式分配和摄入,避免摄入过多的钙进而导致高钙血症及泌尿系结石的发生。(文/张泰胜)